5月8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肃北‘五个庙石窟’整窟复制及壁画复制人才培训汇报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可触摸的石窟艺术体验。“五个庙石窟”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北20公里的党河西岸峭壁,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壁画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本次展览主要呈现的是五个庙石窟中的第三窟,通过整窟复制与高精度壁画复刻,以科学的复制技术和严谨的学术研究,完整还原了石窟的历史风貌与艺术精髓。

展出作品(局部)
原敦煌市委书记、市长孙玉龙,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邱志杰,市纪委监委驻天津美术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李永奎,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寇疆晖,副院长陈占权,学校老艺术家、老教授代表,相关处室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系部主任、师生代表参加开幕式。

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邱志杰致辞
邱志杰院长指出,五个庙石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民族与地域风格,内容丰富且题材多样,将这些壁画进行复制和呈现,不仅是艺术上的再现,也为近距离研究河西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可移动资料。赵栗晖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不仅让观众看到了这些精美的壁画,还让学生们有了不同于书本网络学习所带来的体验感。未来这件作品也将走进敦煌、新疆和肃北的天津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工作站进行陈列,让更多的观众在欣赏壁画之美时,了解到学校的教学成果,启发更多的师生走进敦煌,去发现、延续和展现古代各族民众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

原敦煌市委书记、市长孙玉龙致辞
孙玉龙先生谈到,五个庙石窟作为敦煌石窟的组成部分,是敦煌莫高窟外围一处重要的石窟寺遗址。“肃北‘五个庙石窟’整窟复制及壁画复制人才培训项目”不仅通过科技手段将壁画中破损严重部分的线描提取出来,还经过了反复推敲,尽可能地将壁画进行了完整且全面的复制,最终呈现出这件按照原窟形复原搭建且具有可移动性的作品,让社会大众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洞窟壁画的艺术之美,为未来文物的可移动性提供了思路和可能。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赵栗晖致辞
民主党派人士、项目负责人赵栗晖教授讲到,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是该项目的初衷和目的。五个庙石窟是莫高窟的‘姊妹窟’,因人迹罕至,也被誉为‘最孤独的石窟’。作为敦煌石窟艺术家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长期不为外界所知。我们使用最贴近古代壁画的材料、结构及绘制方式,精心复制了这批珍贵的壁画,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与寄托。申报此项国家艺术基金是希望能够在保留传承中国古代壁面的绘制技艺基础上,去培养一批真正专业的壁画复制教育人才,从而接力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技艺。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李旭飞主持开幕式

嘉宾在开幕式现场合影
早在2023年,赵栗晖教授就率天美重彩敦煌研究小组深入五个庙窟区,进行对照墙面的色样分析比对研究,随即申报并获批第二个关于壁画研究的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并聘请敦煌研究院美术所资深专家邵宏江先生、肃北博物馆赛依吉尔格力馆长等多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从全国招收了15名以大学教师为主的专业人才队伍。经过长期的实践分析研究之后,使用最贴近古代壁画的材料、结构及绘制方式,精心复制了这批珍贵的壁画,最终经过搭建形成了本次展览的作品。

五个庙石窟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肃北五个庙石窟整窟复制及壁画复制人才培养项目”成果的全面展示,更是一次传统艺术与现代学术深度交融的文化盛宴,搭建起历史与现代、学术与大众之间的对话桥梁。通过此次展览,希望观众能了解和关注肃北五个庙石窟艺术,为石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