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首页  本站首页  部门简介  人大政协  党派工作  民族宗教  侨务工作  “四史”学习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四史”学习>>正文
 
“四史”学习线上“云考察”第二站——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
2020-11-30 10:06  

 

辽沈战役是22世纪中期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

1948年秋,东北解放战争经过三年艰苦奋战,进入战略决战阶段。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辽沈决战。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使中国革命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北解放战争特别辽沈战役的辉煌历程。在新时期,我们走进第二站——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让我们重温辽沈役史,相信会从中获得历史的启迪和震撼。

纪念馆简介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8年12月,原址设在锦州大广济寺。1978年10月,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1985年4月29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在锦州修建新馆,新馆坐落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北侧,于1988年10月31日落成开放。2001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对我馆进行全面改陈改造,于2004年11月2日竣工并重新对外开放。2008年3月1日起,作为全国首批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公众实行免费开放。

辽沈战役纪念馆占地18.8万平方米,园区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园林环境,以辽沈战役军事主题为切入点,以具有纪念性和标志性的门、塔、馆建筑为主体,通过强化中轴线处理,使主体建筑、纪念设施和景观布局在风格上协调统一,形成一组完整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成为集历史研究、文化传播、艺术博览、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军事主题公园。

学习资料

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转向解放战争的过度阶段。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了关系中国命运与前途的斗争。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抽调11万大军、2万干部,先机挺进东北,开创东北根据地。国民党军在美国援助下,向东北发动进攻。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实行自卫反击,先后进行了山海关保卫战、秀水河子歼灭战、四平保卫战、鞍海战役等战役斗争,有力地配合了谈判斗争,促使国共达成东北休战15天进行谈判的协议。

 

1、锦州会战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义县至河北省滦县300余公里战线上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至10月1日,北宁路已被成功切断,锦州得以孤立。

蒋介石为解锦州之危,组成东进和西进兵团,从锦西、葫芦岛和沈阳地区东西对进,增援锦州。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迅速攻取锦州的指示,确定了攻锦打援的整个兵力部署。以2个纵队另2个独立师为塔山地区,阻击东进兵团;以6个纵队共16个师计25万人攻击锦州;以1个纵队主力为战役总预备队;以4个纵队共14个师位彰武、新立屯地区,阻击西进兵团;以11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围困长春。

1948年10月14日,攻锦集团发起总攻。经31小时激战,于15日攻克锦州,全歼守军10万余人。至此,共产党军队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大门。在锦州攻坚战的同时,南北两线阻援部队分别采取坚守防御和运动防御,粉碎了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增援锦州的图谋。在南线坚守核心阵地塔山的第4纵队第12师第34团,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陆海空立体进攻,鏖战6昼夜,歼敌6000余人,创造了野战阵地坚守防御的光辉范例。战后,该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荣誉称号。

锦州被克后,困守长春的国民党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在东北野战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于1948年10月17日率所部2.6万余人起义。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2、辽西会战

1948年10月18日,蒋介石飞赴沈阳部署,严令西进兵团继续前进,在东进兵团配合下重占锦州。19日,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决定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在辽西地区围歼西进兵团。

东北野战军10个纵队在黑山、大虎山以东,饶阳河以西,无梁殿以南,魏家窝棚以北约120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对西进兵团展开大规模围歼战。各部大胆穿插,分割围歼。

至28日拂晓,辽西围歼战结束,全歼西进兵团5个军12个师(旅)共10万余人,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新1军和新6军,生俘中将司令官廖耀湘。至此,共产党军队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3、解放沈阳

从10月29日起,东北野战军乘胜东进,先后解放新民、抚顺、辽阳、鞍山、海城等沈阳外围据点。1948年11月2日,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宣告解放,守军13万余人全部被歼。

同日,营口也宣告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9日,锦西、葫芦岛地区之敌从海上撤至关内。至此,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东北“剿总”及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整师及地方部队计47.2万人,俘国民党军少将以上军官186名。东北野战军伤亡6.9万余人,炮兵司令员朱瑞在战役中牺牲。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连同这一时期全国其他战场上的胜利,使中国军事形势出现新的转折,毛泽东指出:“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4. 历史评价

辽沈战役我军胜利和敌军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国共双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和毛泽东几乎同时都看到了锦州这步关键之棋,但蒋与他的东北将领们意见不一,从而举棋不定,贻误战机在先。

蒋介石后来更犯下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那就是不顾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力量增长的实际情况,固执地与解放军展开决战,终使几十万精锐之师在东北大地上灰飞烟灭。我军兵力包括地方部队几乎在其2倍,而东北野战军的装备在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算是最强的。国民党军队如果迅速撤到关内,或许还能推迟被我军全歼的命运。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则是比较成功的。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困难,于是同意先打锦州。锦州破后,国民党军队就被封闭在东北,陷入了孤立境地,陆上无法逃脱。攻打长春时,东北野战军指挥员又加强了政治攻势,使国民党军队主动起义和投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长春,避免了伤亡。

在黑山,我军第10纵队又成功阻击了敌第9兵团,在敌军败退后,又迅速出动数倍于敌兵力包围敌人,展开辽西大会战。具体作战时,我军又采用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的战术,大胆渗透穿插,将敌军10万人马全歼,国民党部队"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亦在此战中被全歼。后来东北野战军虽打乱建制向沈阳进军,但是由于我军有明确攻击目标,最终解放了沈阳,东北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有47万人于辽沈战役被我军全歼或主动起义、被迫投降,我军伤亡仅有不到7万人。

辽沈战役的胜利,空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也为东北我军入关组织平津战役提供了良好契机。

这一战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攻克锦州]-艺术巨作

《攻克锦州》全景画馆为圆柱形密闭堡垒式建筑,直径42.24米,高28米。

《攻克锦州》全景画馆是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是中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景画的行列。

全景画馆是博物馆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将绘画、塑型、声光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视听效果,真实、形象地再现历史的某一场面。现在,世界上约有50多幅全景画,大型的更是屈指可数。

《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生动、形象、真实地再现了1948年10月14日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31小时激战。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英烈们令人回肠荡气的壮举,使观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使画面更加丰富,《攻克锦州》全景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人民支前、塔山阻击战等内容组织在画面中,使《攻克锦州》全景画表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性。

风雨同舟

抗联英雄李兆麟

李兆麟(1910-1946)男,汉族,辽宁省辽阳市人,中共党员。

“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到北平参加由中共地下党员任骨干的抗日民众救国会,在平西一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不久,中共党组织派李兆麟等人以抗日民众救国会名义,回东北辽阳一带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反日武装斗争。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随后被派到本溪煤矿从事工人运动。次年8月调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参与创建东北抗日武装。1934年起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曾与赵尚志、李延禄等领导的部队配合创建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指挥,率部在广袤的松嫩平原上开展了英勇的抗日游击战,打击日伪军,先后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1940年底,抗联部队在极其艰难险恶环境下遭受严重挫折后,他和周保中等组织整训部队,继续坚持斗争。曾任整训后的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以中共代表身份任滨江省副省长,兼任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同国民党“接收”大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战斗英雄董存瑞

在河北省隆化县城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中共龙(关)延(庆)怀(来)联合县第3区区委书记躲过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3年春,被选为怀来县南山堡村第一任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5年春参加抗日自卫队,7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9月在延庆地区同国民党军作战中英勇顽强,受到领导的表扬。1947年初的一次战斗中,在班长牺牲、副班长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代理班长,带领战友们出色完成作战任务。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副班长。1948年1月,在延庆县大胜岭战斗中,他率领全班坚守青云顶阵地,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和战友们打退了敌人的反扑。随后,连队采纳他的建议,采取正面佯攻、侧面突袭的战术,迅速攻占敌人据守的制高点。部队发起追击时,他奋勇当先,只身俘敌10余人。董存瑞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和1枚“毛泽东奖章”。3月,董存瑞所在连队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第32师第96团第6连,他被任命为6班班长。随后,部队进行了50天的大练兵运动。因为训练成绩优异,6班被授予“董存瑞练兵模范班”,他本人被授予“模范爆破手”光荣称号。

1948年5月1日,第11纵队从朝阳地区西进,兵锋直指热河省会承德的北部屏障隆化城。25日,隆化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担任爆破组长。在全连战斗动员会上,董存瑞代表全班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战斗开始后,他带领战友们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2班、4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此时,离发起总攻仅15分钟。在这关键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他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形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呀!”将暗堡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6月8日,第11纵队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规定纵队所属机关和部队在点名和集会时,静默3分钟以示悼念。7月10日,冀热察行政公署做出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为了永久纪念他,隆化和怀来县人民政府分别修筑了董存瑞烈士陵园和纪念馆。

侦察英雄杨子荣

杨子荣(杨宗贵,1917-1947)男,汉族,山东省牟平县人,中共党员。

杨子荣13岁时随父母闯关东,先后在鸭绿江上当船工,在鞍山、辽阳一带当矿工,因此对东北的三教九流、风俗人情、行帮黑话等都有所了解。1943年春,因反抗日本工头,被迫跑回山东老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被编入牡丹江军区第2团某部炊事班当战士,不久调到战斗班当班长。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荣立特等功,并被团里评为战斗英雄,后提升为侦察排排长。1947年1月下旬,所在部队得到号称“座山雕”的匪首张乐山在海林县境内活动的线索,遂派他带领5名战士化装成土匪吴三虎的残部前去侦察。杨子荣等人到达夹皮沟的山林中,几番巧妙地与“座山雕”的坐探接触,经过用黑话联络,取得了土匪的信任,打入其隐居地。2月7日,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为此,团里给杨子荣记了三大功。同年2月23日,在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东北军区司令部追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舍身炸碉堡的梁士英雄

 

参观过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观众,一定还记得烈士馆里陈列的几块大小不一的爆破筒的弹片,那就是辽沈战役中爆破英雄梁士英舍身炸碉堡时留下的。

那是1948年9月初,辽沈战役总攻锦州的战斗就要打响了。当时,梁士英所在的二纵十六团八连是攻打锦州西北角的主要突破方向上的突破连,他所在的二排是尖刀排,他本人又是五班的战斗组长。在出发前,他们就下了决心,立下保证:“是英雄,是孬种,就要见分晓了。”

梁士英提出:“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叫,爬也要爬到突破口去,死也要死在突破口里。”他还当场咬破手指写下了血书: “不辜负党的培养教育,为完成任务,牺牲我的一切!”党支部号召大家要为解放锦州人民立功,开展阵地练兵。演习中,梁士英不怕苦,不怕累,膝盖和胳膊肘部都磨破了,还坚持练习。他还给全班战士讲解炸工事、炸碉堡的要领。

10月13日傍晚,梁士英所在部队出发了,战士们个个士气高昂。次日早晨8点,他们已经到达冲锋出发地,在那里开了党员会。梁士英从一个布包里拿出两块银元,交给排长靳文清,并说: “我要是牺牲了,这钱给我交党费!”10点钟,天空升起三颗绿色信号弹。刹那间,整个锦州城淹没在浓烈的硝烟之中。突破口上,八连战士像潮水般涌进,六班首先跃出战壕冲向城垣,随后就是五班、四班。在重机枪的掩护下,六班战士很快就占领了城墙,插上了红旗。战士们看到红旗,群情激昂,似乎看到胜利就在眼前了。谁知,敌人顽固抵抗,当梁士英所在连摧毁敌人的第一道防线后,敌人一个连的兵力便向我尖刀排反击过来,虽然战士们猛烈还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伤亡越来越大。这时敌人又有一排的兵力猛冲上来,只见梁士英拉开一根爆破筒的导火索,使尽全身力气,扔了出去。爆破筒在敌群中爆炸了,倒下了十几个敌人,剩下的扭头就跑。刚把敌人的反击打下去,战士们拣了许多敌人丢下的子弹和手榴弹,正准备向铁路南面挺进。突然,我军前进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锁了,子弹是从前面铁路桥旁一座坚固的水泥碉堡里射出来的,里面的两挺重机枪形成扇形向外疯狂扫射。突击队已置于敌人火网之下,部队前进受阻,人员伤亡很大,整个部队处境非常危险。排长靳文清连续组织两次爆破均未成功。再这样下去,每拖延一分钟都意味着更大的牺牲,甚至影响整个战斗,必须立刻干掉它!

在这万分危急时刻,排长靳文清手持爆破筒正要向上冲,共产党员梁士英来到他的面前,说:“你去,谁指挥?”说着,他便把两根日式爆破筒绑接在一起,脱下棉衣,带上几颗手榴弹,飞快地向前扑去。所有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掩护着他前进。只见他一会儿往前爬,一会儿跃起向前冲去,一会儿又伏了下来。战士们伏在路基下,攥紧拳头睁大两只眼晴看着他,心已提到嗓子眼儿,随着他的一举一动,心脏在一上一下的跳动着,同志们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了。

子弹在梁士英周围飞溅,梁士英机警地迷惑敌人的射击方向,巧妙地穿过敌人密集的火网,爬到了碉堡路基下面,敌人的火力再也打不着他了。只见他沉着地观察着周围的地形,甩出两颗手榴弹,借着手榴弹爆炸的烟雾,飞身跳到碉堡前,迅速拉燃导火索,将爆破筒猛地塞进敌人碉堡。当他转身正要跳离碉堡时,敌人却将爆破筒推了出来。爆破筒在地上吱吱冒着白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梁士英骤然跃起,重新拾起爆破筒又塞进碉堡。敌人拼命往外推,而梁士英就像钢铁巨人一样,双目凝重,巍然屹立在那里,用尽全身力气顶住爆破筒。战士们惊呆了,高声喊道:“梁士英快回来!”只见梁士英刚一转身,轰隆一声巨响,碉堡飞上了天,梁士英也献出了宝贵的青春。此时,后续部队踏着烈士的血迹冲进锦州城。

锦州解放了,人民没有忘记党的好儿子梁士英。为了纪念他,在烈士陵园修建了梁士英墓,并根据他当年的排长靳文清提供的线索,在梁士英牺牲的地方挖到了几块爆破筒的弹片,辽沈战役纪念馆将其收为馆藏。弹片虽小,却真实地记录了英雄献身的闪光点。

(以上图文资料来自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官网)

关闭窗口
 
 
 
All Content Copyright  天津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津备05013602号-1 津教备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