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首页  本站首页  部门简介  人大政协  党派工作  民族宗教  侨务工作  “四史”学习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由我校党外教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赵栗晖教授(九三学社社员)负责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人才培训项目《肃北“五个庙石窟”整窟复制及壁画复制人才培训项目》正式实施
2024-08-07 09:09  

2024年7月17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人才培训资助项目《肃北“五个庙石窟”整窟复制及壁画复制人才培训项目》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管理中心正式实施。

项目导师、肃北博物馆馆长赛依吉尔格力主持仪式

天津美术学院携手肃北县文旅局、肃北博物馆共同举办了五个庙石窟整窟复制及壁画复制人才培训项目的启动仪式。项目导师、肃北博物馆馆长赛依吉尔格力主持仪式。

肃北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马宗国庄重宣布项目启动,副县长裴东同志与项目负责人天津美术学院党外教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赵栗晖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依次致辞。前来参加启动仪式的有:项目导师、敦煌研究院壁画专家邵宏江先生,国家艺术基金委派的项目监督专家敦煌研究院美术所副所长韩卫盟先生、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副部长孙志军先生、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建军先生。此外还有肃北县文旅局局长于智星敦煌书画院院长、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先生,肃北县各界人士等。

图片

肃北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马宗国庄重宣布项目启动

肃北县副县长裴东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党外教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赵栗晖(九三学社社员)

赵栗晖院长在开幕致辞中,表达了对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感谢,并强调了肃北五个庙石窟的文化意义。他期待学员们通过学习提升素养,鼓励他们学习并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壁画技艺,积极探索五个庙石窟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最后,他对培训项目的成功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本次项目旨在培养一批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壁画人才,希望能够对肃北县的人文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开班仪式上,相关领导和嘉宾发表了讲话,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该项目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学员们也表达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决心,大家共同努力,为肃北五个庙石窟文化的学习和推广做出贡献。整个开班仪式气氛热烈,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导师

本次人才培训项目导师是来自传统壁画研究及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赵栗晖

敦煌研究院壁画专家邵宏江

肃北博物馆馆长赛依吉尔格力

国家艺术基金参与学员

本次人才培训项目遴选的15名学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青年画家,人员有:

景德镇学院:董业文

河北美术学院:方艺璇

商丘师范学院:胡清茹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伏应科

黑龙江省通林一中:姜珊

中国艺术研究院:刘岩松

淮北师范大学:李蕊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容嘉彦

忻州师范学院:王元芳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王亚楠

玉林师范学院:文国兰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席文博

怀化学院:赵炳宇

天津天狮学院:主峰

湖北美术学院:张廷青

肃北“五个庙石窟”整窟复制及壁画复制人才培训项目参与学员

开班仪式全体人员合影

启动仪式结束后,领导和嘉宾们前往肃北县博物馆进行参观,并且就博物馆拓片研学项目与文创产品的发展与提升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项目导师、肃北博物馆馆长赛依吉尔格力为嘉宾们介绍肃北岩画拓片

17日下午,项目导师与成员参观肃北非遗馆,交流学习肃北非遗文化,对肃北大的文化背景做进一步了解。

肃北非遗馆通过还原肃北蒙古族的非遗传统文化,包括服饰、美食、民俗活动等内容,集中展示了肃北蒙古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风貌。该馆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非遗探索实践、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社会展现了肃北非遗创新赋能的路径。

肃北县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7项,市级非遗项目42项,县级非遗项目48项,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9人。近距离直观体验肃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助于艺术基金成员们对肃北县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帮助项目组导师和学员们从文化的层面去学习和理解肃北人文气息。

肃北现有的九十九种非遗文化图标展示

肃北特有的图样

肃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通过参观体验非遗馆,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到肃北非遗的魅力,对肃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形象、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这有助于领略肃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传承、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升文化自信。


国家艺术基金肃北“五个庙石窟”整窟复制及壁画复制人才培训项目课程纪实

随着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肃北“五个庙石窟”整窟复制及壁画复制人才培训项目》的深入进行,第一周的课程以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经验分享,继续为学员们开启传统壁画复制的新视野。在这一周里,课程延续了开班仪式的热烈氛围,为学员们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坚实桥梁。通过导师们的认真技艺传授,学员们不仅加深了对传统壁画复制技艺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探索与提升了自身的专业壁画复制技能,更为11月份的集中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个庙石窟是我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西夏时期该地区历史文化、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例证,也是研究河西地区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该窟填补了莫高窟和榆林窟中间时期河西地区壁画发展的空白。

正式上课前,赵栗晖教授指出本次人才培训项目之所以五个庙石窟作为研究临摹的对象,是为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将尘封多年的艺术明珠重新展露在世人面前,是一次对传统技艺的深情回望与接力传递,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让沉睡已久的五个庙石窟壁画焕发更多的光彩。

7月18日,首日上课,来自敦煌研究院的项目导师——壁画专家邵宏江先生,为大家树立本次项目的目标和宗旨,希望全体学员能够团结并且全力以赴完成本次壁画临摹的作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要求自己,尊重壁画艺术,追寻最符合五个庙石窟壁画原作的精神风貌,传承正统的中国传统壁画技艺。

赵栗晖教授在对项目进行整体概况说明

邵宏江老师在为学员们进行项目指导

邵宏江老师在为学员们讲解注意事项

项目导师、肃北博物馆赛依吉尔格力馆长高度关心项目组成员的工作和生活,频繁到五个庙石窟工作现场进行指导,讲授五个庙石窟的相关历史以及文化背景知识。

项目导师、肃北博物馆赛依吉尔格力馆长在窟内指导工作

在课程的第一阶段,赵栗晖教授为艺术基金学员们准备了详实的课程以及专业的传统壁画复制材料和用具,并将自己多年以来在壁画临摹实践中得到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员。

赵教授同时强调了入窟的注意事项:我们要时刻注意,要有敬畏之心,保护壁画的原貌,不仅是尊重这份古老的文化遗产,也是对文化传承的肩负。对壁画保持距离,绝对不要碰触壁画。我们用眼睛捕捉用心感受,拿出最高的敬意进行现状临摹,让这份美得以完整地保留给未来。

赵栗晖教授在为学员们讲解中国传统用色的奥秘

项目导师赵栗晖教授讲授五个庙石窟壁画的材料构成

7月22日,艺术基金成员们再次跟随导师邵老师和赵老师前往五个庙洞窟实地考察研究,学员们选取适合临摹复制的壁画局部,并根据两位导师的指导意见进行修改。两位导师对每一位学员的选图都一一进行指导,力图最大程度让学员对壁画临摹复制以及五个庙石窟的精髓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邵老师指出,壁画临摹选取局部也要考虑到构图、线条和图形的构成是否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念。壁画复制过程中要在注意现状临摹的同时,进行主动的思考,以达到壁画画面的最佳呈现效果。

赵栗晖教授和邵宏江老师在五个庙三号窟

邵宏江老师神情严肃而专注,着重强调了临摹的关键要点:型要精准无误、线条要流畅自然、色彩需和谐美妙且富有张力,同时构图要合理且有层次感,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和主次关系。于是,学员们聚精会神地观察壁画,凭借各自的喜好与审美,力求精准选定能够展现古老画作每一处细微精妙细节的部分,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妙的笔触、色彩的过渡以及构图的精妙之处。

7月23日上午,在正式动笔绘制开始之前,赵栗晖教授对泥坯底子制作进行了讲解和示范,详细介绍了泥坯底子的制作过程,包括材料的选择、比例的调配、以及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他强调,泥坯底子的制作是壁画绘制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画面的效果。

项目成员在五个庙石窟管理中心制作壁画板面

7月23日下午,赵栗晖教授带领艺术基金成员们动手调制取自当地的天然土质颜料。这是为了还原五个庙石窟壁画的重要准备,使壁画复制作品达到文物收藏级水准。

赵栗晖教授示范五个庙石窟壁画地仗层

7月24日开始,项目导师和学员正式在五个庙石窟内进行壁画临摹工作,面对原作进行一比一现状临摹,力图还原五个庙石窟第三窟西夏时期壁画的现状,感受原作面貌,并以严谨的态度制作基底和色标。

在五个庙石窟现可登临的四个石窟中,以三窟的南北两壁的画面为代表,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可以窥见画师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想象力。

因时代久远,壁画受到了损坏,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加强对西夏壁画的研究与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项目组对壁画现状进行了深入严谨的分析。

赵栗晖教授带领学员们在石窟中临摹复制壁画

在赵栗晖教授的带领下,”五个庙石窟”整窟复制及壁画复制人才培训项目组成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项目组学员经过深入学习与考察,充分了解肃北地区风土人情,学习了中国传统壁画的技艺,并在石窟保护区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工作,对五个庙石窟的现状有了充分的把握。

此次五个庙石窟的临摹工作,精妙重现了壁画原貌,使其得以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的人了解神秘的西夏文化艺术,在将来能够为肃北地区的壁画保护与传承作出贡献。

关闭窗口
 
 
 
All Content Copyright  天津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津备05013602号-1 津教备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