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首页  本站首页  部门简介  人大政协  党派工作  民族宗教  侨务工作  “四史”学习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我校党外教师赵栗晖教授(九三学社)带领团队与肃北博物馆进行合作交流(二)
2023-09-20 16:09  

为响应国家号召,天津美术学院和肃北博物馆建立友好关系,两地正式开启友好交流合作序幕。以国家“一带一路”方针为指导思想,在友好、平等、互信的原则下加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合作,依据“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艺术赋能”价值导向,把更多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使艺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天津美术学院重彩绘画团队在赵栗晖教授的带领下,多次投身临摹复制壁画项目,有着十六年的泥坯壁画实践经验。此项目复制团队将用最贴近古代壁画的材料、结构及绘制方式,最大可能地还原肃北县五个庙石窟(包括一个庙石窟)精彩壁画的本来面目,用我们所学所长,为肃北文物保护传承做出贡献。

五个庙石窟壁画蒙尘已久,在肃北博物馆馆方多方位的协调下拂去尘埃,迈向国际视野第一步。天美重彩壁画研究小组得以在今年有此宝贵的机会,切身参与洞窟壁画的临摹工作。

在此特别感谢肃北博物馆在本次工作全程对我们壁画研究小组工作的全方位的支持。

01

本次壁画研究小组的最终目的地位置是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保护区。

肃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与我们同行。一路上我们不停交流探讨着双方对于石窟壁画的心得和感慨,饱含着激动向往的心情,一行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抵达了保护区。

图片图片图片

在五个庙文物保护区内的石窟研究小组全体成员

图片

博物馆工作人员同小组成员一同抵达五个庙石窟管理中心

图片

在五个庙石窟保护区内部

在肃北博物馆的赛依吉尔格力馆长的带领下,为我们研究小组逐一介绍了洞窟:五个庙石窟位于党河西岸的峭壁之上,由五个庙和一个庙组成。石窟初创于北魏晚期,续修于五代、西夏时期。

五个庙开凿于县城西北20公里的党河西岸崖壁上,现存窟龛共21个,分为南区和北区,两区相距200米。南区现存洞窟4个,北区现存北朝晚期洞窟遗址15个,南区窟前堆积物和北区石窟均未清理。

五个庙第1窟为中心柱窟,窟内现存有释迦牟尼八相变、文殊经变、普贤经变、水月观音经变、金刚界曼荼罗、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炽盛光佛曼荼罗、涅槃经变等壁画。壁画大多保存完好,颜色鲜艳。第3、4窟均为佛殿窟,第3窟内存有维摩诘经变和劳度叉斗圣变,第4窟内存有释迦牟尼说法图、文殊经变和普贤经变。

02

一千五百年前,古代甘肃人民在党水河畔开窟造像,营建出这一时代奇迹。石窟面东,每日清晨,戈壁上的阳光照耀进窟内,在万籁俱寂中点亮这一方神秘的天地。有别于窟外茫茫的原野,在窟内极尽人类之所能,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中创作出超越现实和时空的画面。对世界无穷的想象通过画笔凝结成一幅幅丝绸之路上最美的画面。

·窟内壁画局部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石窟研究小组本次考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五个庙石窟的壁画艺术,我们在石窟保护区中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考察临摹工作。

该石窟壁画多被烟熏画写,以一号、三号以及四号窟保存较为完好。

壁画内容形式和莫高窟、榆林窟以及其他敦煌石窟题材大体相似,但尤以第三窟独一无二的画面最为引人瞩目。该窟的壁画保存较为完好,画面结构和叙事清晰可辨。

一千五百年前,古代甘肃人民在党水河畔开窟造像,营建出这一时代奇迹。石窟面东,每日清晨,戈壁上的阳光照耀进窟内,在万籁俱寂中点亮这一方神秘的天地。有别于窟外茫茫的原野,在窟内极尽人类之所能,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中创作出超越现实和时空的画面。对世界无穷的想象通过画笔凝结成一幅幅丝绸之路上最美的画面。

五个庙壁画的遗存为甘肃地区早期佛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补充材料。

·肃北风光

图片

虽地处西北内陆,肃北县仍旧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塞上绿洲,党河水蜿蜒盘绕在石窟四周,其间绿茵环绕,掩映生姿。天高地阔,目之所及唯有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想见千年之前的先人就在此汲水生活,能人巧匠在河水的滋润下,孕育了伟大的壁画艺术。

图片

窟内远眺

图片

祁连山脉

图片

祁连雪山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石窟周边自然生长的:野生枸杞、苦豆子和沙枣树

肃北县地理环境优越,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日晒时间长,极其适合作物和动物的生长。

这里的夏季气候凉爽,相较于100公里外的敦煌而言,平均气温能低三四度。祁连山的积雪融水,一路顺着党河蜿蜒而下,滋润着这一方净土。

图片

未被开发的藏有大量精美壁画的石窟

图片

党河河滩

研究小组窟内工作实录

我们的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得进行着,高效利用在洞窟内的宝贵时间,在有限的环境中发挥个人所能,力求与古代画家的绘画状态贴合,在一个完全相同的现实环境中,以精益求精的心情,严肃认真得对待工作。

我们在临摹壁画时所使用的传统材料是为了完全模拟壁画墙体。从制稿到上色,每一步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绘制,为了达到最佳的画面效果以及文物收藏级的水准。

03

五个庙石窟研究小组的工作重心放在了精心挑选的壁画局部上,并做了相应的针对性研究。

在每日上午时分的自然光中,研究小组成员们切身实地地面对石窟,感受西夏时期壁画的整体风貌,捕捉壁画的氛围和气质,为之后的壁画临摹进行基础性的考察。

图片

赵栗晖教授在窟内讲解壁画

图片

赵栗晖教授示范壁画地仗层制作

图片

赛依吉尔格力馆长在壁画临摹过程中及时提出意见

图片

赵栗晖教授在窟外整理壁画线稿

图片

五个庙石窟壁画研究小组成员石窟工作现场

研究小组成员姓名:

刘一诺、刘雨农

钟雪石、崔子夜

舒启、董昊

04

五个庙石窟壁画大体的色相、色度以及质感在自然光下是最为准确和贴切的。我们利用弥足珍贵的天光并对绘画内容进行精选,选择最具代表性、图像保存较为完整的壁画局部临摹。

在壁画临摹过程中我们对画面不断对照调整,与原作进行全方位的比对,从色彩、线条、质感到画面气息以期达到与原作一致的效果。

图片

赵栗晖教授与小组成员探讨中

图片

赵栗晖教授壁画临摹绘制过程(一)

图片

赵栗晖教授壁画临摹绘制过程(二)

图片

研究小组成员在4号窟内工作采集资料

图片

研究小组探讨五个庙石窟山体土层构造

在壁画临摹正式起稿前,我们需要精心的筹备,事先模拟壁画的完整绘画过程,对壁画的母题,作品原貌,损毁原因以及画面材质的构成进行分析,再逐一选择在工作中会用到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每一步都预先设想,我们才能在画时能做到胸有成竹,在提高壁画临摹的效率的同时确保能精确完整的临摹原作而不出现工作失误。

图片

研究小组材料准备中

图片

小组成员在管理中心整理材料

图片

研究小组在室内研究壁画地仗材料

图片

五个庙石窟西夏时期壁画底色制作现场

图片

研究小组成员在4号窟内绘制中

图片

小组成员们在4号窟内研究壁画

图片

随行摄影师—江玉珠在窟外回廊拍摄中

图片

赵栗晖教授在3号窟窟外调制画底用色

图片

窟外回廊

图片

研究小组成员壁画临摹中

图片

研究小组成员绘制线描中

石窟风貌

肃北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自然资源颇丰的宝地。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里保存了美不胜收的地域风貌,抱素怀朴的风土人情,五个庙石窟艺术则犹如神来之笔,成为镶嵌在肃北的桂冠之上一颗闪耀的明珠。

图片

石窟全貌

图片

石窟夜景

图片

“五个庙”刻字

图片图片

山崖台阶

图片

石窟未开发区域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石窟周边环境

图片

石窟山崖顶部

关键合作

图片

赛依吉尔格力馆长与赵栗晖教授就石窟壁画进行探讨

图片

肃北县文物保护工作者银霞与赵栗晖教授观看小组成员临摹壁画

图片

图片

肃北县文物保护工作者严振华工作中

图片

肃北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范彪礼

图片

肃北博物馆工作人员那生布音

图片

肃北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管理中心检查设备

图片

赛依吉尔格力馆长和工作人员每日为研究小组提供后勤保障工作

图片

肃北博物馆工作人员运送物资至五个庙石窟管理中心

05

肃北人民的热情随和,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生活态度也是次行中抹不去的深厚回忆。

肃北博物馆赛依吉尔格力馆长带领肃北县文物保护工作者严振华,银霞以及博物馆的馆员范彪礼、那生布音给予了我们五个庙石窟研究小组全方位的支持,从专业能力到后勤保障,妥善安排了小组的日常所需。

五个庙石窟研究小组与肃北博物馆就五个庙石窟壁画研究的深度合作将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在中国传统壁画研究方面的里程碑,也是我校与地方文化机构合作的又一旅程。本次合作为合作双方建立了友好桥梁,携手共进,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关闭窗口
 
 
 
All Content Copyright  天津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津备05013602号-1 津教备0059号